「感‧聘」就业连网
发布《残疾人士与长期病患者就业情况调查2017》 为了解残疾人士与长期病患者的就业情况,「感‧聘」就业连网(下称「感‧聘」)于5月份以问卷方式访问了337名不同年龄,并曾投身职场的残疾人士,当中包括视障、听障、肢体伤残、精神/情绪病、学习障碍及长期病患,以探讨他们在求职、工作维系及上流时遇到的困难。......
发布《残疾人士与长期病患者就业情况调查2017》
为了解残疾人士与长期病患者的就业情况,「感‧聘」就业连网(下称「感‧聘」)于5月份以问卷方式访问了337名不同年龄,并曾投身职场的残疾人士,当中包括视障、听障、肢体伤残、精神/情绪病、学习障碍及长期病患,以探讨他们在求职、工作维系及上流时遇到的困难。
是次调查委托香港复康会研究及倡议中心进行研究,「感‧聘」就业连网研究顾问黄于唱教授表示,残疾人士与长期病患者普偏较难在同一职位工作超过一年,接近一半受访者现时的工作维持了不足一年,超过七成人士更从未有任何晋升机会。调查亦发现,两成受访者每周工作45小时或以上,但却有26%人士每月平均收入仅得3,600元或以下。
在职位种类方面,调查指出不少残疾人士与长期病患者只能从事低技能及低收入的工作,超过15%受访者从事清洁工人/洗碗碟工人、约一成为店铺助理/销售员等。调查亦访问了受访者对于现时工作的看法,当中逾六成半受访者「对适应公司工作模式感到吃力」。除了雇员问卷调查外,「感‧聘」亦与18位曾聘请残疾人士的雇主进行深入访谈,有雇主坦言会基于聘请残疾人士的成本及法律责任而却步;亦有雇主认为政府的资助计划申请手续繁复,大大减低了他们聘用残疾人士的动力。
「感‧聘」代表丁远和先生总结调查结果,他表示大部份在职残疾人士认为难以转换至更适合或薪酬较高的工作,亦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而雇主方面,他们认为鼓励残疾人士就业的宣传力不足,甚至有部份雇主不知道政府有相关的政策和服务。就著今次调查结果,「感‧聘」提出了多项建议,当中包括增加对残疾人士及长期病患者在职支援服务的资源及研究,为雇主及残疾雇员定期提供联络及支援、就业辅导及协助处理突发事件等,让在职残疾人士可持续就业。
另外,针对雇主对残疾人士就业政策支援认识不足,「感‧聘」提出为雇主设立一站式雇用服务平台,提供政策讲解、讲座、谘询及跟进等服务,以减低他们在聘用上遇到的障碍及提高聘用意欲。同时,「感‧聘」亦建议政府增拨资源,透过社区教育加强推广残疾人士聘用及合作模式,以及企业聘用残疾人士后的正面效果,藉此增加残疾人士的就业机会。
发布会当日,「感‧聘」亦邀请了残疾雇员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陈嘉利是一位轮椅使用者,她求学期间曾任兼职客户服务工作,但由于工作地点不便于轮椅使用者,需在家工作。直至2016年,嘉利于IVE毕业后曾在社企担任兼职行政助理,由于工作量过多,经常需要在家超时工作,最终于同年11月辞职,辞职后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当中因为不少公司未能提供无障碍工作间,令她求职路上困难重重。
残疾人士,长期病患者,浸信会爱羣社会服务处,香港失明人协进会,香港聋人福利促进会,香港伤健协会,香港复康会,利民会
Previous 自己的轮椅自己开? 麻省理工发明「自驾轮椅」 Next 四维高中志工队 帮荣家保养轮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