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记】滚动山野间──无障碍的郊游
- [蘋果生活]【野人周记】......
【野人周记】
和盈盈一起郊游,是一种很特别的经验,她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看到美丽的野花或者树上歌唱的小鸟,便开心地拍手,咔咔大笑。也许她没法用字词表达感受,却不难从她的身体语言感受到当中喜悦。盈盈已经28岁,患有罕见的Mowat-Wilson Syndrome,基因突变严重影响脑部发育,令智力发展迟缓,窒碍认知及言语能力。从前大部份时间只能留在家中,主要是不想影响到别人,盈盈双腿乏力,需别人扶起才可有限度地站立步行,外出时仍要以轮椅或手推车代步。社会对弱能人士的接纳与友善度,近年已大大改善,主要交通工具亦基本备有方便轮椅上落的设施,但是市区人多车多,争分夺秒的环境中,仍难免会有人嫌轮椅「阻住地球转」。盈盈喜欢郊外,环境空间也相对宽敞自在,只是得面对交通的问题,公共交通工具一般没法直接抵达,疼爱她的父母年纪也渐大,虽然仍坚持让她有机会到郊外,但也只能预约复康巴士或无障碍的士,大大限制了出游次数。
热爱野外活动的嘉敏,也是轮椅使用者,情况跟盈盈相反,自小健康好动,亦以照顾者身份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六年多,接触不少残障人士,自己忽然变成轮椅使用者,当中直挫谷底的感受,旁人难以想像,却因此让她更能从第一身的角度,明白残障人士的切身感受和需要。跟很多热爱行山的朋友一样,城市的日常忙碌,让大家常处于紧绷匆忙的状态,只有在郊外,才能放下平日的沉重,沿崎岖山路登上高山,走下深谷,欣赏大自然的美态,随大自然的平静而放松。只是当自己忽然成为轮椅使用者,过去熟悉的郊野,一下子便变得陌生起来,并非环境改变,而是不知道有甚么路可走。虽然用的是电动轮椅,少了体力的顾虑,但山路纵使再平坦,总有凹凸,若没有亲友同行,也难再安心独自一人在郊外行走。
斜度配套 也是障碍
现时郊野公园多设有伤健乐园和家乐径,部份平坦路面的小径,只要稍加改善,其实也适合轮椅使用者行走。大环境的配套和资讯不足,却让使用轮椅的朋友和家人,仍只能单打独斗,用自己的方法亲近自然,但社会上总有热心人。Teddy是我在网上认识的山友,纵横野外之馀,还独力建立了一个很受欢迎的本地行山路线网页,近年因为一起参加义务修葺郊野山径而熟络起来。有感市民不论伤健都应有权利享受自然,Teddy两年多前开始找寻无障碍行山路线,也于网上尝试联系志同道合的山友,一起查探可行路线。其后加入的Sarah,是位物理治疗师,见尽有需要的康复者,好友也是轮椅使用者,因为缺乏资讯而不敢出街,使她开始思量可为病友们多做点甚么。团队找到十条适合的路线,但主要问题,仍是公共交通工具。2017年Teddy开始邀请轮椅使用者一起试路,发觉现实跟自己想像有落差,无障碍行山,其实不单止是路要平坦,更要留竟其他障碍,例如路的斜度、路面有否防滑坑纹(不利轮椅推进)、厕所设施是否足够等等。最终交给以慈善基金营运的免费行山手机程式TrailWatch与公众分享的路线,分布在梅窝、太平山、南涌、香港仔及九龙水塘。
有留意社会新闻的朋友可能已猜到,盈盈的爸爸,就是一直为残障人士发声、争取基本权益的议员张超雄。残障人士和家人在社会中始终是弱势,个人力量也有限,可以想像得到,无障碍行山这个问题,张超雄再努力,也许只能争取到公共交通工具在假日增设靠近郊野公园入口的停车站。要推动无障碍行山,始终需要大环境的改变,当看到田径总会在香港马拉松大赛中继续诸多藉口地把轮椅运动员摒诸门外、坐冷气办公室乘专车六十岁仍可轻松上班的高官觉得早已捱得五劳七伤的基层长者该再努力多捱五年时,不免会气馁。还幸,我们还有像Teddy和Sarah这样的一群热心人。
资料来源: 蘋果生活
网址: 原文网址
作者: Daniel-C
无障碍,郊游,野外活动,轮椅
Previous 健力冠军变残瘫 坐轮椅乐观应考 Next 铃响继续作答…学测新营考场2考生 将各扣1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