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正察:缺乏土地,如何安老?
- [THINK HONG KONG]八十多岁廖婆婆几年没见,年初找到她,原来发生了悲剧。她住在葵兴邨一间长者公屋,面积只有十多方米,由于地方挤迫,一次不留神在家中跌倒,撞伤了腰骨且行动不便,被安排到院舍疗养几个月,最近力争出院,宁可于家中休养。......
八十多岁廖婆婆几年没见,年初找到她,原来发生了悲剧。她住在葵兴邨一间长者公屋,面积只有十多方米,由于地方挤迫,一次不留神在家中跌倒,撞伤了腰骨且行动不便,被安排到院舍疗养几个月,最近力争出院,宁可于家中休养。
廖婆婆有幸、有不幸。相对于成千上万计仍在轮候公屋的单身长者,许多正在蜗居于劏房之内,她可能被视为幸运的一人,因她已获配予公屋。2016-2017年全港安置入住公屋总数之中,近两成(即4500人) 获分配入住一人单位,大部分是单人长者。
长者轮候公屋时间拖长
政府对于单身长者入住公屋已相对重视。截至今年3月,一般公屋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5.1年,而长者一人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2.8年,比一般的快;但无论如何,比较之前几年,情况愈来愈差劲。2011年,长者一人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只有1.1年,至2016及2017年已延至2.4及2.6年。人到晚年,心无罣碍,有的长者为了急于脱离无壳一族,即使房署推出凶宅单位,也急于入住。
香港住屋挤迫问题非常严重,长者因欠缺生产力处于弱势,或因轮椅出入,在狭小生活环境下令家人造成不便,每每被迫安排到院舍居住。这也许说明了香港的安老入住率为 6.8% 偏高的原因,乃亚洲日本、新加坡及内地两、三倍。
长者公屋愈住愈小
单身长者入住的公屋一人单位,也愈来愈小。1992年和谐式公屋一人单位为16.4方米,1997年为17.7 方米,2009年牛头角上邨二及三期为17方米,但2011年欣安邨已缩小至14.1方米,去年初入伙的沙田水泉澳邨 1-2人单位为14.05方米。
值得注意是,新建公屋一人单位的面积,现已低于香港人均面积17平方米。不要忘记,香港人均面积是全球偏低的,新加坡是27平方米,内地35平方米。难道我们要视人均居住面积17平方米为合理标准?
长者一人住屋低过香港人均面积
长者轮候公屋时间愈来愈长,入住面积也见回落,居住景况愈来愈差劲。由于住屋挤迫,生活不便,长者在家要做伸展动运也欠空间,一旦跌倒要轮椅代步,家中实不容放下一张轮椅,往往被迫安排到安老院去。
香港安老宿位早已供不应求,对于一些有需要入住院舍长者来说,最悲凉莫过于此:仍未及轮到院舍便已告逝世;去年便有六千名长者遭此厄运。
本港安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最近有诉求指出,政府应将人均面积大幅提升。现时院舍法定最低人均楼面面积为六点五平方米,社会福利署的工作小组计划调升到八或九点五平方米,但有团体及立法会议员更提倡应大幅上调至十六平方米,让长者有尊严的过活。
对此,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表示,理解公众意愿是增加院舍人均面积,但需平衡现实情况,若大幅增加人均面积必然令宿位减少,未来院舍供应落后于需求的情况只会更恶劣。本港媒体Am730 周一(2018年5月28日) 头版报导,面对增加人均面积,院舍忧虑触发结业潮。
增辟土地解决住屋及社区需要
正如罗致光局长出席电台节目后直言:「别说老人家安老院,有那个家庭有十六(平方米)平均一个人?」香港面对住屋挤迫,社区设施求过于供,各方面人均面积又偏低,可见港人受困于土地不足,民生问题难以改善。随著人口老化,本港对安老服务需求将更迫切,服务所需的空间也有待扩大。因此,港府实加快土地供应,刻不容缓。
团结香港基金认为,港人不应以现有人均居住面积 17平方米作为标准,必须扩大生活空间;面对现有医疗、安老及社区设施不足,须予以发展。由此,香港须要九千公顷土地储备,尤以填海增辟大片土地为上策,使较完善发展住宅兼具充裕社区配套,大大改良港人的生活素质。
资料来源: THINK HONG KONG
网址: 原文网址
作者: 團結香港基金執行總編輯廖美香
土地供应,安老服务,人口老化
Previous 瞄准东京残奥会的体育馆“Para Arena”落成 Next STEM 创未来 中学生创意表达智能城市愿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