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東縱老戰士:傷口感染腿截肢 睹祖國發展感安慰
    東縱老戰士:傷口感染腿截肢 睹祖國發展感安慰
  • 潘江偉在抗戰中身受重傷,近年因傷口感染而要截肢。
    潘江偉在抗戰中身受重傷,近年因傷口感染而要截肢。
  • 潘江偉(後排左八)在1965年參與港澳工會代表團在國慶節到訪內地。
    潘江偉(後排左八)在1965年參與港澳工會代表團在國慶節到訪內地。
  • 潘江偉(前排左三)、賈華(前排右二)與「東聯圖書館」成員合照。
    潘江偉(前排左三)、賈華(前排右二)與「東聯圖書館」成員合照。
  • 林珍憶述東江縱隊隊員冒着生命危險來完成抗日任務。
    林珍憶述東江縱隊隊員冒着生命危險來完成抗日任務。

戰爭的硝煙離我們遠去,但戰爭給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戰士潘江偉留下的傷痛纏繞多年。現年98歲的潘江偉曾在抗日戰爭中槍,近年因傷口感染而截肢,而更令他傷痛的是,當年和他一起一心抗日保家衛國的許多戰友在抗日期間犧牲。不過,看着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潘江偉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感到安慰:「雖然受了這麼多痛苦,我亦毫無後悔。作為中國人,這(保家衛國)是我應盡的義務。」

老兵寄語:希望大家要謹記今天國家的繁榮穩定,是英烈昔日的犧牲換來的。

潘江偉1923年3月生於上海市,父母在他年幼時離世,13歲時,他已進入閘北的大東書局當印刷學徒謀生。不過,日寇1937年侵佔上海後,令潘江偉家園盡毀,大東書局亦停工,於是潘江偉被迫背井離鄉,與一批上海工友到香港大東書局印刷廠工作。

來港後,潘江偉與工友在1939年1月組織了基層工會組織「東聯圖書館」,積極宣傳抗日,「我們工會有60多位工作人員,當中有40多人都表示願意參加游擊隊。」他們一行人便在1942年1月1日動身,分兩批人步行兩天至深圳白石龍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五大隊及第三大隊,正式開啟了他們的抗戰路。

「我們到達白石龍後,部隊首長會過來向我們逐一詢問:『你們待在部隊會很艱苦,隨時準備要為國犧牲,你能做到嗎?你不行就不要參加。』最終,我的一行20多人只有兩三人退縮。」

自行鉗走碎骨 養傷6個月

潘江偉先後參與了20多場戰役。1943年8月,潘江偉更在攻打兩座日偽軍炮樓時中機槍受重傷。「我當時左腳腳肘中了三彈,子彈從後擊中,在前面出,血流不止……我自行用鉗將碎骨逐一鉗走,傷得很重,養了傷6個月。」

他當時一度以為自己扛不過難關,幸好得到跌打師傅的有效醫治,以及當地農民的悉心照顧才逃過一劫,「當時部隊與當地農民的關係很好,每天有農民照顧我,幫我清理大小便、買菜、做飯、洗臉。」潘江偉提起當年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12歲小通訊員遭燒脊拷問

雖然傷情嚴重令潘江偉無法再在前線戰鬥,但一心抗日的他,仍繼續在游擊隊不同崗位作出貢獻,更見證了年輕人保家衛國的忠肝義膽。「那時我擔任交通站站長,收到情報說日本仔晚上可能會圍村,我便立即通知所有同胞要離村。有一名12歲的小通訊員因沒有及時離村而被俘,遭到日本仔以火燒背脊等嚴刑拷問,但他卻堅決不肯說出游擊隊去向,令日軍在一無所獲下只好撤退。之後部隊立即趕往救治小通訊員,最終成功將他救回。」

1944年中,潘江偉被調往東江縱隊《前進報》工作,先後在大鵬灣鵝公村及羅浮山上寺廟參與籌建印刷廠,並在1945年1月1日印出第一份報紙,以月刊形式印發。直至1945年7月,潘江偉隨東江縱隊主力部隊北上粵湘邊界準備迎接八路軍南下反攻廣州,惟日本在同年8月15日宣布投降。

遺憾的是,曾經與潘江偉一同出生入死的老戰友大部分都在抗日期間為國捐軀,40人中僅有潘江偉和戰友賈華生還,賈華1979年還出任深圳第一任市長,他們終其一生為國家建設奉獻,替犧牲的老戰友愛護自己的國家。潘江偉在日寇投降後隨即返港參與了《華商報》的復刊工作及組織「印工業餘憩廬」,團結工人愛國力量,並在後來參與組織創辦香港工聯會,致力為勞工爭取權益。他至今仍任工聯會會務顧問。

林珍:游擊戰靈活多變 隊員英勇抗日寇

老兵寄語:這段歷史不能忘;後來雖然經歷了很多不同的環境,但我覺得走這條路是很正確的。

現年86歲的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多年來擔當抗戰精神的傳播者。她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憶及,東江縱隊的敵後游擊戰靈活多變,戰略戰術往往令日寇意想不到,而隊員又都英勇無畏,一心只為抗日,所以屢屢取得戰績。

林珍說:「我是因為我姐姐才參加港九大隊市區中隊的。中隊就像是港九大隊在香港淪陷期間深入敵陣的一把刺刀,除了以宣傳品作『紙彈戰』,將各種有利港九大隊襲擊敵人的信息傳達給市民外,亦有『地雷戰』,以武力炸毀敵方佔據的重要設施。」

一家六口 四人入隊

林珍的姐姐林展在港九大隊功勞顯赫。受姐姐影響,1943年12月,8歲的林珍成為港九大隊的小交通員,後來又做傷兵護理員。「我們家6個人,4個人正式參加了港九大隊。」林珍語氣裏充滿自豪:「這段歷史我覺得不能忘,後來雖然經歷了很多不同的環境,但我覺得走這條路是很正確的。」

港九大隊當年憑着嚴謹的情報工作,成功突破日寇在維港的海上封鎖,在香港淪陷後的11個月裏,先後救出800多名滯留香港的文化精英、愛國民主人士及其家屬,包括茅盾、鄒韜奮、何香凝、柳亞子、梅蘭芳等。

東江縱隊救美軍中尉成佳話

而在抗日的過程中,東江縱隊亦締造感人佳話。1944年2月,美軍飛虎隊中尉克爾駕駛戰機襲擊日寇佔領的香港啟德機場,擊墜3架日本戰機後被日軍炮火擊中,被迫跳傘。克爾在降落後雖然得到港九大隊援救脫險,仍遭到日寇派出的海陸空三軍四出包圍、掃蕩。為助克爾撤退,港九大隊決定以「圍魏救趙」之策,包括派人炸毀窩打老道火車橋、夜襲啟德,又在市區四處發放抗日傳單,散播要襲擊市區日寇的謠言,最終成功分散日寇兵力,將克爾運出香港。克爾家族對東江縱隊的援救多年來抱有強烈的感激之情,他們的故事更曾被編輯成書,亦在媒體上被廣為報道。

執行炸毀窩打老道火車橋的任務時,戰友的機智和英勇,亦讓林珍印象深刻。她說,負責爆炸的戰士叫梁福,雖然表面上得日寇軍政府信任,在渠務署擔任清理漏水的指揮,但卻是東江縱隊的地下游擊隊員。

她說,當時梁福為炸火車橋,曾特意到大隊部學習爆破技術,但由於市區的炸藥材料不足,第一次爆破未有成功,於是市區中隊隊長方蘭將炸藥材料藏於牽牛用的牛鞭竹枝內,最終成功執行任務。她指日寇在爆炸後四出搜捕,更曾到梁福的家搜查,戰友們是冒着生命危險來完成任務。而這樣的犧牲精神,亦融入在每名戰士的血液中。

 

 

Source: 文匯報

Website:

Author:

Related tags - 文匯報,抗日戰爭,游擊隊,任務 文匯報,抗日戰爭,游擊隊,任務



Message

User Picture
Message box
My picture
Message box
Previous 罹癌、火吻…顏損者傷疤裡都有故事 Next New Non-Profit Honors Local Man, Makes Races Accessible to Disabled Athletes

Successfully added to the collection

My Tag

Login

Please log in before proceeding with this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