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聘」就業連網
發佈《殘疾人士與長期病患者就業情況調查2017》 為了解殘疾人士與長期病患者的就業情況,「感‧聘」就業連網(下稱「感‧聘」)於5月份以問卷方式訪問了337名不同年齡,並曾投身職場的殘疾人士,當中包括視障、聽障、肢體傷殘、精神/情緒病、學習障礙及長期病患,以探討他們在求職、工作維繫及上流時遇到的困難。......
發佈《殘疾人士與長期病患者就業情況調查2017》
為了解殘疾人士與長期病患者的就業情況,「感‧聘」就業連網(下稱「感‧聘」)於5月份以問卷方式訪問了337名不同年齡,並曾投身職場的殘疾人士,當中包括視障、聽障、肢體傷殘、精神/情緒病、學習障礙及長期病患,以探討他們在求職、工作維繫及上流時遇到的困難。
是次調查委託香港復康會研究及倡議中心進行研究,「感‧聘」就業連網研究顧問黃於唱教授表示,殘疾人士與長期病患者普偏較難在同一職位工作超過一年,接近一半受訪者現時的工作維持了不足一年,超過七成人士更從未有任何晉升機會。調查亦發現,兩成受訪者每週工作45小時或以上,但卻有26%人士每月平均收入僅得3,600元或以下。
在職位種類方面,調查指出不少殘疾人士與長期病患者只能從事低技能及低收入的工作,超過15%受訪者從事清潔工人/洗碗碟工人、約一成為店舖助理/銷售員等。調查亦訪問了受訪者對於現時工作的看法,當中逾六成半受訪者「對適應公司工作模式感到吃力」。除了僱員問卷調查外,「感‧聘」亦與18位曾聘請殘疾人士的僱主進行深入訪談,有僱主坦言會基於聘請殘疾人士的成本及法律責任而卻步;亦有僱主認為政府的資助計劃申請手續繁複,大大減低了他們聘用殘疾人士的動力。
「感‧聘」代表丁遠和先生總結調查結果,他表示大部份在職殘疾人士認為難以轉換至更適合或薪酬較高的工作,亦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而僱主方面,他們認為鼓勵殘疾人士就業的宣傳力不足,甚至有部份僱主不知道政府有相關的政策和服務。就著今次調查結果,「感‧聘」提出了多項建議,當中包括增加對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在職支援服務的資源及研究,為僱主及殘疾僱員定期提供聯絡及支援、就業輔導及協助處理突發事件等,讓在職殘疾人士可持續就業。
另外,針對僱主對殘疾人士就業政策支援認識不足,「感‧聘」提出為僱主設立一站式僱用服務平台,提供政策講解、講座、諮詢及跟進等服務,以減低他們在聘用上遇到的障礙及提高聘用意欲。同時,「感‧聘」亦建議政府增撥資源,透過社區教育加強推廣殘疾人士聘用及合作模式,以及企業聘用殘疾人士後的正面效果,藉此增加殘疾人士的就業機會。
發佈會當日,「感‧聘」亦邀請了殘疾僱員分享他們的親身經歷。陳嘉利是一位輪椅使用者,她求學期間曾任兼職客戶服務工作,但由於工作地點不便於輪椅使用者,需在家工作。直至2016年,嘉利於IVE畢業後曾在社企擔任兼職行政助理,由於工作量過多,經常需要在家超時工作,最終於同年11月辭職,辭職後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當中因為不少公司未能提供無障礙工作間,令她求職路上困難重重。
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香港失明人協進會,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香港傷健協會,香港復康會,利民會
Next 輪椅族出遊好難?小鮮肉日常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