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卻說不出口 幸有一群天使願為他們奉獻
- [聯合新聞網]視力模糊找醫師,似乎是件正常不過的事,但有一群人,可能因智能或其他障礙,難以清楚表達,一旦視力缺損,生活處處遭遇不便致使情緒行為丕變,常被旁人誤以為精神出狀況、被邊緣化,眼疾也長期難癒。......
視力模糊找醫師,似乎是件正常不過的事,但有一群人,可能因智能或其他障礙,難以清楚表達,一旦視力缺損,生活處處遭遇不便致使情緒行為丕變,常被旁人誤以為精神出狀況、被邊緣化,眼疾也長期難癒。
幸好,有一群天使經常開著「行動視力車」到社區機構,為特殊需求個案進行視力篩檢,察覺有異就立刻約診回院醫治,就有唐寶寶在治好視力後,原來暴躁的情緒一日之內變得溫和,表情更開朗,不再需要輪椅代步,其他生活表現也有大進步。
這是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視覺復健中心的行動醫療團,自104年至今,已外出服務超過1750名成人、1250名兒童。
一個眼神,開啟服務
北市聯醫和平院區眼科醫師謝靜茹笑稱自己個性雞婆。多年前,一名極重度智障者因青光眼到院求診,頻頻叫鬧不願配合,最終無法接受診治,這樣的就醫情形並不是第一次,這名個案先前已在台北市的各大醫院求診,總是十分不順利。
無奈的家屬殷殷看著謝靜茹,問她是否能改日撥空到機構進行檢查,如此就能有較多教保員能固定住孩子,孩子應該能配合檢查。
「我感覺到自己被需要」,雖然當時並沒有可攜式專業設備,謝靜茹仍帶著手電筒、借來手持式驗光機與眼壓計前往,為孩子檢查、診斷、轉介。當時,機構護理長告訴謝靜茹,「我們還有300多個個案需要幫忙!」因緣際會,更因一顆願服務奉獻的醫者知心,謝靜茹從此投入特殊需求個案的低視能醫療。
因為不會說,個案與照顧者都疲累
謝靜茹說,不少智能或其他方面有障礙的孩子看不清楚卻不會講,教保員可能也沒有經驗,不明白為什麼有些孩子常摸牆壁走路、用屁股坐著下樓梯、行進間會頻頻撞到人、日夜顛倒、常叫鬧不安,從未想過這些孩子可能視力低下,甚至失明了。「曾有個案前後被認為有憂鬱、躁鬱,十幾種精神科的藥就下去了。」嚴重影響個案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為此,謝靜茹籌組行動醫療團隊,找來個管師、驗光師等4到5人,陸續在每周三將車開進育成基金會、樂山教養院、陽明教養院等12個機構,檢查有異就約周五回院診治,同時也與機構內的護理師、教保員與社工討論後續照顧,讓醫療提升照顧品質。
盼衛福部設計專案給付
特殊需求個案難如一般人專注坐在儀器前配合檢查,經常需要3、4名人員在側陪同,邊以話語安撫、糖果玩具或手機播音樂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單就視力檢查,平均約花費15分鐘或更久的時間。
令人訝異的是,團隊成員皆屬志工,行動設備皆為外借。謝靜茹說,由於該團隊並非成本單位,目前無法編列人事費用,過去相關費用皆由專案臨床研究支應。「有時覺得做這些像被懲罰,花更多時間與心力,資源卻比看診更少,志工同仁更沒有給付」。
她進一步指出,類似需求的個案不在少數,散落在台灣各處,103至104年在育成基金會服務的350名成人心智障礙者、105年在樂山教養院服務的130位心智障礙院生中,有15%的人視力小於0.3、20%屈光不正、15%白內障、28%斜視、15%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青光眼。花蓮特殊教育學校2015年也曾經為智障特教生進行全面眼科篩檢,發現罹患屈光不正占35.4%、眼部疾病占22.8%,多障學童比率更高於智障學童。
謝靜茹盼,衛福部能針對特殊需求個案的眼科醫療照顧,設計健保專案給付,並在醫院端成立專責中心,讓病友能因好視力,開展更好的人生。
Source: 聯合新聞網
Website: Original URL
視力,行動視力車,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聯醫和平院區,眼科醫師謝靜茹
Next 輪椅族出遊好難?小鮮肉日常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