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社會缺共融設施 逾千小學生攜手畫出理想社區
    社會缺共融設施 逾千小學生攜手畫出理想社區
  • 參與計劃的同學分享過程感想
    參與計劃的同學分享過程感想
  • 黃子軒當日到訪藍田,有感區內死氣沉沉
    黃子軒當日到訪藍田,有感區內死氣沉沉
  • 陳加興(左)與社工盧先生(右)一同參加計劃,陳認為計劃令他更認識社區
    陳加興(左)與社工盧先生(右)一同參加計劃,陳認為計劃令他更認識社區
  • 有學生親自制作模型
    有學生親自制作模型

「城市空間」於港人而言看似奢侈,更遑論打造一個由自己規劃的社區。

有致力促進共融社會的團體,舉辦活動邀請多間小學及特殊學校參與,由小學生設計出心目中理想的社區,並將作品發布成書籍《我們的共融生活空間》。

學生親身走訪社區,聆聽當區居民及有特殊需要人士的需求,為他們設計出兩層高的公園、充滿特色的行人天橋。

計劃由團體「親切」舉行,於今年3月起花3個月時間,邀請了逾一千名本地及內地小學生,當中包括5間本地小學,4間特殊學校及1間少數族裔學校的學生和家長參與。

在導師帶領下,學生親身到社區聆聽市民需要,為他們設計可改善生活的設施,並透過圖畫及模型展示設計。

長洲小五學生:市區感覺死氣沉沉
來自中華基督教會長洲堂錦江小學小五學生黃子軒,當日和以輪椅代步的同學到訪藍田區,與街坊交流共融設施的需求。他有感市區內行人感覺沉悶,「個個都死氣沉沉」,與長洲熱鬧情況截然不同,故設計出包含電視的行人天橋,希望為市區增添生氣。另外,他又希望為天橋加設電動行人步道,方便輪椅人士。

特殊學校學生:更認識社會
另一名參與的小六學生陳加興,患有輕度智障,考察時認識和其他學校的學生一同設計出兩層高的公園,「小朋友玩的時候不用等。」另外,為顧及長者需要,公園內更設有電梯。陪同加興參加活動的社工盧先生,認為計劃提供機會予特殊學校學生與主流學生交流,令他們明白到雖能力上有差異,但聲音仍可被聽見。

有份參與計劃的香港規劃師學會青年規劃師嚴劭敏指,香港部分舊區公共空間設計單一,令使用率偏低。她建議參考台灣的公共空間設計,提供更多共融設施。

資料來源: 香港01

網址:

作者:

相關標籤 - 城市規劃,社會共融 城市規劃,社會共融



留言

用戶圖片
留言框
我的圖片
留言框
Previous 動物之家展現動保成果 澳洲猛男:令人驚艷! Next 丹麥王子助力輪椅籃球公益賽,推動脊髓損傷者融入社會

已成功加入收藏

我的標籤

登入

請先登入方可進行此行動